2025/09/29浏览量:23
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“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”。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,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更需全社会以诚信为基、以节俭为则,共同筑牢校园饮食安全防线,共享 “舌尖上的安心”。
让我们从每一个人做起
从每一餐做起
共同努力
营造一个健康、安全的食品环境
携手共建共享食品安全的美好未来
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海报
核心科普认清三大“舌尖隐患”
隐患一:微生物污染(细菌、病毒)
温度适宜时,细菌和病毒容易在食物中迅速繁殖,带来健康风险。
常见高风险食物:生鲜肉类、禽蛋、水产;未彻底清洗的蔬果;存放不当的隔夜菜、凉拌菜(特别是含豆制品和淀粉的)。
主要危害:可能引发腹泻、呕吐、腹痛、发热等胃肠道不适,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。
应对建议——牢记“食品安全五原则”:
保持清洁:饭前便后、处理食物前都要用肥皂洗手。厨具、餐具和厨房台面要生熟分开,及时清洗消毒。
生熟分开:这是家庭厨房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一步!处理生肉、海鲜的刀、砧板、容器一定要与处理熟食的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
烧熟煮透:食物,尤其是肉、禽、蛋和海产品,一定要彻底做熟,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℃以上,杀死绝大多数病原体。
安全温度: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(最好在2小时内)。冰箱不是保险箱,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4℃以下,冷冻室保持在-18℃以下。隔夜饭菜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。
安全原料:选择新鲜、卫生的食材,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。喝开水而非生水。
隐患二:有毒动植物中毒
某些动植物本身含有天然毒素,误食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中毒。
常见情况:误采误食不明野蘑菇、野菜;未煮熟的豆角、四季豆;发芽变青的土豆或未泡透的黄花菜。
主要危害: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部绞痛等消化道症状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应对建议——做到“三不”:
不随意采摘:不采食不认识的野生植物和蘑菇。
不购买不明来源食品:拒绝路边无证摊贩的所谓“山野味”。
不食用未处理彻底的食材:豆类、黄花菜等务必充分做熟,土豆发芽严重不宜食用。
隐患三:化学性污染
食材在生产、储存或烹饪过程中可能受到化学物质污染。
常见来源:农药残留、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、劣质餐饮具释出有害物质等。
应对建议——把好入口关:
蔬果建议用流动水冲洗或浸泡,能去皮的尽量去皮。
选择正规场所购买包装完整、标签清晰的食品。
使用食品级材质的厨具和餐具,避免用非专用塑料盛放高温或油腻食物。
来源: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、南阳疾控、食安镇平
出品:校办公室
一审:邢慧瑜
二审:李星光
三审:汪 红
Copyright 2013-2022.all rights reserved.海南艺术职业学院 琼ICP备07500331号-2
( 办公室 )
0898-65716212
( 招生 )
0898-65716232
地址:
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 桂林洋大道10号
邮编:
571127
官微二维码
视频号二维码
抖音二维码